7月3日-5日,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礼堂举行。该次大会由半导体投资定约、ICT常识产权发展定约主持,爱集微经办,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协办,浦东科创集团、海望老本计谋互助。
在7月4日同期举行的第三届集微半导体制造峰会上,集微商讨资深分析师王凌锋发表了主题演讲,深刻理解了中国大陆晶圆制造业的近况、挑战,并提议了突破内卷、已毕可执续发展的要道策略。
演讲中展示的数据泄漏,当今国内领有79座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厂(其中12英寸厂50座),遗弃2025年6月,月产能达591.6万片(8英寸等效),磋议产能达986.5万片,占专家产能约20%。
对此,王凌锋追念了产能跃进背后的结构性特征:从产能结构看,现时8英寸月产能约148.1万片,12英寸月产能约197.1万片。按工艺折柳,110nm及以上熟悉制程产能占比约30%,28-90nm制程为主要组成部分,而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产能占比仅1.7%,工艺结构呈现“熟悉制程为主、先进制程占比低”的特色。
具体来看,从2022年上半年于今,中国大陆扩产主力为12英寸产能,增幅达89%。与专家市集对比,中国大陆产能占专家总产能的20%傍边(专家月产能超3300万片),受地缘政事身分影响,新增产能多连续于熟悉制程鸿沟,该鸿沟竞争亦日趋强烈。
他同期指出,在逻辑晶圆代工部分,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和晶书册成置身专家代工前10名,三家公司市占率臆想约9.6%;在存储晶圆制造部分,长鑫存储名次专家DRAM营收第4,长江存储名次专家NAND闪存营收第6。
不外,王凌锋援用的数据掂量,到2030年中国大陆有望跳跃中国台湾成为专家最大代工中心,在此时期,硅基晶圆代工场8英寸进入尾声,着实莫得扩产空间,12英寸工艺则逐年下探,越先进扩产能源越强,同期阻力也越大,因此中国大陆产能增速将逐步放缓,单纯依靠限制膨胀的发展款式难以为继。他强调,行业需从“追求产能限制”转向“擢升市集占有率与价值创造才气”,通逾期间升级和讹诈绑定已毕“价值升维”。
不雅察台积电在曩昔十年ASP(平均晶圆售价)的变化不错发现,只好期间率先才气编削为订价权,对比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的ASP数据,领有先进制程的中芯国际ASP仍有飞腾空间,而专注于熟悉制程的华虹公司ASP已基本触底,未来可能缓降。因此,王凌锋以为单纯依靠扩增熟悉产能的款式或已不行执续,未来扩产必须精细围绕本色需乞降讹诈场景,将熟悉工艺“作念到极致”。
瞻望未来,如安在先进制程和熟悉制程之间找到均衡,惩处构性矛盾,是半导体制造业企业亟待惩处的问题。对此,王凌锋提议了相反化的破局念念路。他分析称,稀缺的先进制程(≤14nm)具有计谋资源属性,应聚焦于相沿AI基建(如CPU/GPU坐褥),工作于原土算力投资和自主可控的国度计谋,其产能需由国度层面进行宏不雅调配。他同期教唆,过度连续可能导致编削旅途单一化。
关于占据主体的熟悉制程,破局要道在于“价值重构”与“场景化微编削”。他号召业界抛弃低效的“节点价钱竞争”,转向追求“快、准、稳”地将每个熟悉节点工艺“打磨到极致”,重建工艺门槛。他形象地提议“不求率先一代,但求极致一代”,通过擢升良率和品性来挖掘价值。同期,他饱读舞晶圆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熟悉节点上进行相反化编削,并以晶书册成与念念特威归并蛊惑、突破索尼三星把持的55纳米CIS Stack工艺平台为例,阐扬在高压、射频/模拟、镶嵌式存储等独特工艺鸿沟存在弥远的编削空间。
“这需要企业加大研发参加,积极探索新期间、新工艺,擢升制造的附加值。”王凌锋说念到。
临了,王凌锋还在这份议论中以为,再专家化是制造业发展的第二增长弧线,中国制造企业应收拢机遇,积极融入专家芯片价值链,拓展国外市集,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晶圆制造业的未来还在于根人性的念念维退换和拥抱专家化机遇。”他讲述。
同期,他提议了要道的转型建议,即抛弃“节点价钱竞争”,转向“工艺才气价值再发现”,强化与讹诈和需求的绑定,鼓舞晶圆制造与末端居品共创共赢。
王凌锋追念了未来应重心聚焦三个标的:收拢AI发展带来的算力芯片编削牵引力;确保先进制程等计谋资源在国度层面的安全可控配置;以及深化与国表里策画公司、IDM、确立材料供应商的全产业链协同合作开云体育。